2024年全球市场XR设备出货量为731万台★,同比下滑10.3%★,国内市场XR设备出货量为53.6万台,同比下降12.5%。
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,热门产品如手机、汽车等,国内市场出货量通常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★。然而XR行业,国内市场出货量不到全球市场的十分之一,且以AR为主。究其原因,在重视实用性的中国消费者眼中★,不好用或许是关键因素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★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★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★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除此之外,XR厂商还在尝试降低设备的成本和价格,如雷鸟Air 3首次将分体式AR眼镜的价格拉到2000元以内★,XREAL则计划用不到20%的价格,为用户带去旗舰头显80%的体验★。就连苹果也多次被曝暂缓Vision Pro 2的开发工作,全力打造更廉价的Vision产品★。
同为国内XR行业巨头的XREAL,在AI领域的布局比雷鸟和星纪魅族略慢★。其CEO徐驰表示,今天的AI眼镜仍是“AI弱智眼镜”,AI眼镜是万米长跑★,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★,XREAL一定会做AI眼镜★,但不是现在做★。徐驰还预测,2-4年内AR眼镜的销量将超越VR。
庆幸的是经过厂商多年探索,行业态势逐渐明朗,构建统一标准和生态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★,AI+AR则可能成为XR行业的救命稻草。关于XR眼镜是否该配备计算芯片和电池,脱离手机、PC等设备独立使用,厂商们也陆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。
的确,现阶段已有不少将AI与AR融合的智能眼镜,但具备的AI功能过于雷同,无非是加入了AI语音助手,支持翻译、记录、文字显示等★。还有一部分干脆放弃AR功能★,加入摄像头,将设备打造成AI拍摄眼镜★,如雷鸟V3 AI拍摄眼镜、闪极AI拍拍镜等。不过AI眼镜若不能显示内容,实用性难免大打折扣,将AI与镜片能够显示内容的AR眼镜融合属于行业趋势。
2024年12月12日,谷歌官宣推出专用于XR设备的操作系统Android XR。同时★,谷歌还确定与三星达成合作★,为Android XR打造载体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谷歌收购了HTC VIVE部分工程团队★。前段时间的Galaxy Unpacked大会上★,三星除了发布新一代旗舰机型Galaxy S25系列,还首次公开了正在开发的XR设备Project Moohan。
当前XR设备主要分为两种,第一种是VR(虚拟现实)和MR(混合现实),第二种是AR(增强现实)。洛图科技公布的数据显示★,全球市场VR和MR依然是主流,2024年累计出货量高达652★.8万台,占XR市场89.3%的份额★;国内线上零售市场(不含拼抖快等新兴电商)则完全完全相反★,VR与AR的销量占比从2023年的59:41变为2024年的39★:61★。
结合国内XR三大巨头品牌雷鸟、XREAL、星纪魅族,以及海外XR巨头Meta、索尼、苹果等品牌的产品来看,海外厂商侧重VR、MR产品,国内厂商则更重视AR。VR和MR设备体积普遍较大★,长时间佩戴对于头部和颈部会造成不小的压力,而能够成为下一代的计算平台的设备★,必然能够像手机一样便携易用,显然AR才能承担这份重任。
当前XR行业最大的困局在于,相关企业可能都没有想清楚,VR、MR、AR除了打游戏和观影,到底还能用来干哪些事情★,并且缺乏统一的标准★,企业各自为战★,导致整个行业乱糟糟的。若不能改变这一局面★,XR行业就无法健康发展,销量也可能不增反降★。
好在,XR行业正从无序向有序迈进,统一标准和生态、融入AI功能将成为2025年XR行业的主基调,而整个行业也可能在2025年一改颓势,实现销量同比增长。
不仅仅是谷歌和三星★,所有XR企业都意识到了AI的重要性,不断尝试将AI与XR,尤其是AR设备融合。例如国内线上销量第一的XR厂商雷鸟★,于2024年8月与博士眼镜联合成立合资子公司,致力于开发AI眼镜,并在CES 2025上正式推出了雷鸟V3 AI拍摄眼镜★。该产品搭载骁龙AR1芯片和通义千问大模型定制AI,以及猎鹰影像系统★。
国内游戏玩家则以手游和PC端网游为主,主机端游戏玩家不多,VR游戏受众也不如人口更少的欧美地区★。因此★,国内不少消费者接触到XR设备后★,对AR更感兴趣★,可AR的价格与功能体验并不匹配★,以至于AR设备的销量不高。
Android XR的出现,或将起到类似Android的作用,为行业建立起统一的平台,吸引软件开发者入场,丰富XR设备的功能。在提供基础系统和平台之外,Android XR也融入了AI大模型Gemini,能够更加智能地理解用户的指令★,提升交互体验。
在手机行业表现一般的星纪魅族★,到了XR行业却迅速成长为头部企业,2024年还将品牌从MYVU升级至StarV,并推出了主打AI功能的StarV Air 2★。该产品支持AI语音交互、12国语言实时互译、AI记事提醒和文字显示等诸多功能。
然而一晃几年过去,XR设备并未如预想一般销量一路猛涨,反而在市场未进入饱和状态的2024年★,就出现了销量下滑。究竟是XR设备如元宇宙一般属于泡沫★,还是XR设备尚未展现出足够的价值?
可无论是VR、MR,还是AR,当前都普遍存在缺乏杀手级应用的问题★。即便是以软件生态见长的苹果,推出的Vision Pro到2024年8月应用数量仅刚超过2500款★,且许多应用的功能特性相似。因生态问题和昂贵的价格★,Vision Pro虽以5%的份额位列2024年全球VR/MR销量第三,但未能改变停产的命运。
国外之所以VR和MR设备销量高★,原因在于此类设备的主要用途为游戏和影音体验。即便是加入了高精度传感器,可以捕获空间动态并融入了诸多AR特性的MR,消费级市场也以游戏体验为主。欧美地区主机游戏市场份额较高,为VR游戏培养了广泛的受众群体★。
国内外企业都认识到了AI的重要性,尝试将AI与XR融合,但也正如XREAL CEO徐驰所言,AI是一场长跑,抢跑不代表可以跑得更远★。
唯有建设统一的标准和生态★,才能让软件开发者快速为XR设备适配应用★,从而丰富XR设备的功能,提高产品价值。但打造统一标准和生态,绝非普通XR企业可以完成,需要微软、谷歌这种具备丰富系统开发经验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带头。
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业内人士认为XR能够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★,原因在于交互方式的进化,现阶段手机需要触控操作,至少占用一只手★,XR设备则不需要占用四肢。只是使用手势或语音控制,在非公众场合没太多问题★,但在公众场合难免有些不太合适。或许未来脑机技术进一步发展,可以解决XR设备的交互难题,XR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2025年,我们有望在XR设备上看到Android XR系统、更完善的AI功能、更实惠的价格★。一切稳中向好的XR行业,或将在2025年一扫之前的阴霾,迎来腾飞时刻。
2020年★,高通中国区XR业务负责人郭鹏在第四届VR/AR产业创新者峰会上表示★,X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★。次年★,因元宇宙概念爆火,XR行业热度进一步飙升,吸引了大量企业入场★。FaceBook进军元宇宙行业后,不但打造出了一系列XR设备★,甚至在2021年将公司名字改为“Meta”。
元宇宙泡沫破灭后,XR行业也出现了热度下降的情况,改名为Meta的FaceBook曾遭受众多网友嘲讽。再加上XR设备普遍价格不低,导致这一新兴产业一度面临生死危机。